时政新闻
当前位置: > 时事发布台 > 时政新闻 >

李克强:大国新总理成长史(5)

发表日期:2013-03-18 点击

  一个被时代选中的幸运者,如何能清醒地先人一步?
  北大"政法专业"即后来的法律系,在当时还是保密性的,学生经过严格政审,分高学优,根正苗红,来自基层的党员干部特别多,年龄差距很大,从18岁到31岁不等。多数人是"误打误撞"被"调剂"而来,相互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知识交流格外密集。
  "人治的办法已经走到了尽头。人们对法制的愿望更加迫切、更加坚决了,中国的局面由人治渐入法制,现在是个转折点。"就在李克强他们82人入学的同时,1978年2月,学者梁漱溟在全国政协直属小组会议上批评当时的宪法是一纸空文。
  1979年,第一部刑法颁布,打砸抢罪、"反革命罪"仍然在列。那时,法律教材封皮上都有"绝密"字样。在1981年之前,所谓的刑法案例还是福尔摩斯探案选。李克强同窗回忆,当时法学著作很少,同学们大多阅读文学、历史、政治著作,马恩的一些著作不止通读一两遍。
  北大的教学相对宽松自由,不拘一格。李克强的同学、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教授王绍光,曾在婚姻法期末考试时写一篇小说作答,竟然分数不低。
  22岁走进北大校门,李克强充满了对新兴观念的渴求,以及对市场经济等方面的好奇。
  法律系教师杨敦先至今清晰地记得,李克强经常思考立法和国家政制的互动。
  同学陶景洲说,李克强虽然读的是法律系,但很早就对经济问题兴趣浓厚。"那时国门初开,同学中,应该说李克强是最早关注经济问题的。"
  1979年,有门"国际商法"课程,几个同学跑到北京崇文门,去荣毅仁创办不久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实习,其中就有李克强;后来上"海商法"课程,李克强等人又去天津新港实地考察。"他可能认为学习经济法必须要懂经济,所以在图书馆借了不少经济和经济法的英文原著。"
  李克强思想活跃、言词犀利。何勤华记得,1979年读大二时,看了一部描写资本家为获取经济利益彼此竞争、丧失亲情的香港电影,他结合《资本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写了一篇2万多字的文章。同学们建议他听听李克强的意见,"说他看了许多西方经济学的书,对经济理论比较有研究。"
  李克强看完说,同学之间不讲客气话,你这篇文章下了点工夫,对《资本论》也非常熟悉,但如果想要发表,还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第一,文字啰嗦,至少可以删掉2/3;第二,必须补充二战后西方资本运作的新情况以及经济学理论的新成果。
  何勤华回忆,虽然李克强的意见实际上是否定了他的文章,但他很服气。
  其间,热心社会活动的李克强很快被选为法律系团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
  当时北大学生会学习香港一些高校学生会的制度,尝试创立了北大学生议会常代会,专门监督和制约学生会。常代会由每个系、每个年级推选一名代表参加,讨论和决定与学生有关的大事,是全校学生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权力机构,被誉为"学生人大"。李克强担任过北大学生议会常代会主席。他的校友回忆说,李克强发言较多,见解尖锐深刻。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mqws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4022883号

电话:0370-8550006  地址: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

邮箱:mqwsgw@163.com QQ: 83028366

[后台管理]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