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
当前位置: > 阅览室 > 中外历史 >

古代“清官”文化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启示

发表日期:2016-01-14 点击

   “官员清廉则国运兴盛,官员贪腐则国家败亡”。包拯、海瑞、于成龙、张伯行、张养浩……这些古代清官,给一代又一代人留下了难以释怀的廉洁情结,也给我们新时期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清官之念

 

  从历史上看,“清官”一词出现的时间要比“循吏”“良吏”“廉吏”等词汇稍晚一些,最早见于《晋书·何遵传》中,受宋元民间清官文学影响,由民间用语转而被吸纳至官方法律文书中。那么,清官(好官)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官才能算得上是清官呢?

 

  不同时期衡量清官标准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在崇尚法家政治的战国、秦及汉初,“守法”是最主要的标准。汉代中期以后,推行教化又成为好官的标准。但是,教化的成效往往很难考核,所以从三国末年开始,“清、慎、勤”又成为衡量“好官”的标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严于律己、鞠躬尽瘁、言传身教、秉公执法、公正不阿、犯颜直谏……都是用来形容“清官”形象和品行的。

 

  在奉行官本位思想的封建社会,“清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官德与廉政文化的重要内容。经历了百年沧桑,在近代中国,“清官文化”依然长兴不衰,反腐败斗争的日渐深入,充分显示着“清官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mqws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4022883号

电话:0370-8550006  地址: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

邮箱:mqwsgw@163.com QQ: 83028366

[后台管理]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