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观
当前位置: > 阅览室 > 科技大观 >

物联网研发应用有望提速 经济转型将迎新增长空间

发表日期:2010-03-10 点击


物联网,被称作全球下一个万亿元级规模的新兴产业之一。

新华网上海3月9日电 题:“物联网”研发应用有望提速 经济转型将迎新增长空间

方兴未艾的“物联网”产业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予以高度关注和政策支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对此,专家认为,未来几年将是中国物联网相关产业以及应用迅猛发展的时期,加快物联网研发应用政策的推出,有助于促进物联网与实际产业的集合,特别是在当前调结构、促转型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将为产业转型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和增长空间。

物联网成发展新热点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开发应用前景巨大,目前已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对物联网的重视,被认为将对产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有望踏上快车道。而在此之前,去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随后七部委对今年工作的重点安排,无不体现出管理层对于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的重视和扶持。

正是在良好的产业政策推动下,物联网产业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快速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新热点。而在研发应用方面,各方面也开始加快步伐。今年年初,国内正式成立了传感(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工信部也宣布将牵头成立一个全国推进物联网的部际领导协调小组,以加快物联网产业化进程。2010年3月2日,上海物联网中心正式揭牌。这些都将促进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对于物联网在国内的发展前景,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封松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物联网的核心是大力发展并整合三大已有技术:传感、网络和信息系统,其实质是“信息化新阶段”。物联网将渗透到每个行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改变产业格局和经济增长方式,受其影响行业间渗透、融合也将不断出现。

(新华社记者  高少华)

 

延伸阅读

 

“上海物联网中心”揭牌 打造物联网技术研发基地

上海3月3日电(记者李荣)题:“物联网”国家战略实施 上海主攻核心技术和标准

“既与国际同步,又是独立起步;既处国际前沿,又有相对独立的路径,研究应用前景十分好。”2日,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组长刘海涛在谈到中国物联网研究的国际地位时,自信地对记者说。

当日,上海宣布在“无线城区”——沪郊嘉定区建立“上海物联网中心”,目标是在物联网核心技术和产业标准研究、开发上形成“高地”,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和竞争力的研发示范基地。

信息产业“浪潮激荡”的必然

物联网,被称作全球下一个万亿元级规模的新兴产业之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相对陌生、令人好奇的新名词。去年,物联网技术发展已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与新能源、绿色制造等并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国内一下子出现了一股“物联网热”。但在专家的眼里,物联网的研究,在中国其实起步较早。

据国内物联网领域权威专家刘海涛介绍,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科院微系统所实施了一项当前称作“微系统信息网”的研究课题,并拿到了一笔40万元的创新基金,这是中国物联网研究的起点。后来,随着研究内涵的不断充实,相关研究就向“传感网”课题延伸,如今扩展为“物联网”的研究。

“物联网的核心是感知,不是网络。”在采访过程中,刘海涛反复强调这一观点。他说,在物联网研究的全球领域里,中国是“与国际同步”,但又是独立起步,所以在发展路径上有自己的特点。物联网的发展,是信息产业一个浪潮接一个浪潮发展的必然。

据专家的解释,信息获取、传输和处理,是信息产业领域的三大支柱。信息产业的第一个浪潮是个人电脑产业的发展,其关键支柱是数据处理技术;到了互联网技术走向商业化后,信息产业进入第二个浪潮,信息传输是其中的关键支柱。“现在信息高速公路有了,但路上的车辆还相对较少”,信息获取技术势必成为下一步的主要推动力,物联网的发展就水到渠成了。所以物联网的核心是感知,是信息的获取,是多种传感器信息融合后处理成“智能”的知识和判断。

(来自新华网)

物联网怎么工作

几乎看不到营业员,仅靠一张ID卡和掌上电脑即实现所有货品的自助介绍和购买,后台仓库接收到指令直接出货,结账时也不用一一扫条形码,所有货品在经过收银台的瞬间便全部扫价完毕。

这是不久前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的世博会特许商品旗舰店内首家未来商店发生的一幕。

这是“物联网”的一个缩影。不同的是,在物联网时代,覆盖范围不再局限在某一个购物场所,也不是某一个地区,而是扩展到全球范围。电子标签(被称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会把物品信息通过无线信息传输网络等高科技手段,自动地传送到目的地。这个物品目前在哪里,处于何种环境和状态,全在掌控之中。

现在来了解几个与物联网相关的关键技术。

1.射频识别(RFID):它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无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是物联网核心技术之一,执行物联网的“眼”和“嘴”功

 

能,它的存在才使物品“开口说话”成为可能。

2.无线移动数据通信:它是通过无线电波传送数据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能实现移动状态下人与计算机以及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它在物联网中承担的主要任务就是“信息交换和通讯”,是物联网的“中枢神经”。

3.云计算:它是利用互联网的分布性等特点来进行计算和存储,把整个网络认同为一台电脑。它处理的是分散的整个互联网络空间中“海量”信息,而不是在某一台机器或某一个芯片上的“微量”信息,是物联网的超级“大脑”。

由此,我们可以把物联网工作的基本原理简单表述为:传感设备自动感应物品属性信息,再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采集到中央信息处理系统,实现对物品的“透明”和“智能”管理。

在物联网时代,无处不在的传感设备犹如无数双“锐眼”,将密密麻麻的装有电子标签的物品尽收眼底。物联网中央信息处理系统则通过云计算等技术,对整个网络内的人员、设备、物品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运算、控制和管理。(来源:科技日报   袁清昌)

 

“物联网”时代到了?

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汽车会提醒司机的操作失误,这些以往只能在美国超级大片里看到的场景,马上就要成为现实——国际电信联盟的报告里曾这样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

“物联网”时代到了?记者在近日召开的相关研讨会上一探究竟。

换位:将电脑装入物品

“物联网的英文名是internet of things”,其实就是给物品装上一个存储基本信息的微型芯片,使物品能够为射频识别。这个微型芯片,就是可以发射无线射频(RFID)的RFID传感器。目前,美国的物流业大量使用这项技术,从而实现了计算机对每一件货品的跟踪。虽然我国的“物联网”起步较晚,但已经日渐认识到它的巨大作用。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邹副主任概括道:过去是“将所有东西都数字化,交由电脑处理”;现在是“把电脑装入物品”,可见“物联网”的划时代意义。

猜猜:生活中的“物联网”

城市的交通监控系统、出租车管理系统都是“物联网”的应用。而植入RFID芯片的装置,也遍布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广深铁路的车票、防止宠物走丢的电子颈圈、高端车匙,等等。但是,不时发生的车钥匙盗窃案也说明,RFID芯片的安全亟待防范。“凡无线发射的信号都有可能被监听”,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认为,在“物联网”发展之初,保障使用安全十分重要。假使每一个物体上都装有RFID装置,那么它的信息便有可能泄露,跟踪也就很容易了。(羊城晚报 记者:刘玮宁 通讯员:刘静仪)

 

物联网是什么

200987,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了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由此,“物联网”这个名词在中国不胫而走。

上车后,摁下一个按钮,你的车子可以按照预设的目的地在繁华的都市道路上智能行驶;不住在医院,医生就能24小时监控病人的体温、血压、脉搏;坐在家里,就能实时获得某块农田的土壤指标和庄稼长势,全面了解饲养牲畜的发育和健康状况……

这些只能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相信吗?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些都成为可能。

物联网,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在我国也称为传感网。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互联网把物品与物品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中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第二,其用户端不仅仅是个人,还包括任何物品。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人类之前的思维方式。过去,人们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

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融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并达到“智慧”状态,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来源:科技日报  袁清昌)

 

物联网成中关村创新亮点

拿起手机拨打一个号码,安装在家中的摄像头会把拍下的画面实时传送到手机屏幕上。今年1月,中国移动正式开通针对个人家庭市场的无线视频应用业务“E视通”,为我们揭开了方兴未艾的物联网产业的冰山一角。

E视通”的研发单位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的中星微电子公司。记者了解到,目前除中星微电子外,中科院微电子所、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教学科研单位,同方微电子、联想集团、神州数码等企业都准备在物联网上一展身手——中关村已经吹响了向物联网产业大举进军的号角。

“从历史上看,每一次金融危机都酝酿着一次技术革命,这个新技术是什么?中关村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应该有自己的创新亮点,这个亮点在哪里?我认为,‘物联网’可以同时回答这两个问题。”提起物联网,中星微董事长邓中翰博士滔滔不绝。

中星微的大厅里摆放着一枚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物联网中高速传感芯片,有了它,物联网就能与现有设备实现良好兼容。无需重复建设的特点,让物联网与其它新兴产业相比显得“亲和力”十足。

近年来,借助智能交通及平安北京建设,全市各种摄像头已达30万个,这无疑为物联网技术迅速“落地”铺平了道路;另一方面,包括中星微在内的中关村企业已在人才和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储备,正“蓄势待发”。邓中翰认为,如果能抓住时机整合首都信息化基础资源,根据物联网应用需求改造升级,“把北京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物联网的产业优势是完全可能的。”

由于物联网的应用范围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有专家预测,物联网将成为继计算机、通信网络之后的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有望在10年内大规模普及,发展成为一条上万亿元规模的完整产业链。

20087月,中星微参与了“安全防范视频监控数字音视频编解码国家标准”(简称SVAC标准)制定工作。如今,拥有物联网五大核心技术即标准、芯片、智能、算法和平台的中星微是唯一一家可实现大规模物联网应用的中关村企业。

“物联网热”让更多企业“闻风而动”。

去年底,“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参与的40余家机构涵盖了物联网的整个产业链,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推动建设1012项标志性示范应用工程,培育810家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集成应用解决方案、国家或行业标准,使中关村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中心。

北京市物联网产业规划也正在制定中,将着重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示范区优势,在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等领域启动物联网的示范应用。

智能是物联网的价值所在

中星微董事长邓中翰在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就是向本报记者详解物联网。

问:物联网与传感网是否同一概念?

答:物联网是将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巨大网络。但物联网与我们常说的传感网并不是一回事。传感网只是物联网的一部分,物联网架构在传感网和传输网络基础上,是对传感网的深度互联和跨域协作。物联网的关键功用和价值所在是“智能”。

问:物联网的技术难点和成败关键是什么?

答:那一定是视频,视频数据采集最复杂、传输带宽最大、计算量最复杂、应用也最广泛。正如人对外界的信息感知80%以上来自视频,物联网的核心也是视频。(来源:北京日报  赵耕)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mqws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4022883号

电话:0370-8550006  地址: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

邮箱:mqwsgw@163.com QQ: 83028366

[后台管理]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