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参考
当前位置: > 网上党校 > 党课参考 >

泛标签化扭曲社会认知

发表日期:2012-03-16 点击

        近日,“17岁少女拒绝官二代求爱被烧伤毁容”的标题充斥着各大报章的版面,再一次刺痛公众敏感的神经,而刺痛敏感神经的关键词无疑又是“官二代”。

  近年来,无论是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还是在网络的言论中,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标签化。所谓标签化是指一种自发的认识归类方式,将某一个事件或者某个人物自发地归为一类事件或一类人物。例如,只要提到城管与管理对象发生冲突,不问具体的导火索与原因,就是城管粗暴打人。只要车祸与富人有关,就是富二代以富欺人。在治安案件中,只要与公务员有关,就是以势压人。

  标签化常常与在社会中容易引起集体亢奋的身份敏感群体有关。身份敏感群体当前主要有两类人构成,一是拥有权力资源的人,一是拥有财富资源的人。只要涉及具有敏感身份人的报道,公众与网民就会产生大量的联想:特权、腐败、不法致富、权钱交易、不公平、不公正……这种标签化其实是一种不加认真调查研究、探明事件真相的简单归因,是认知问题上的懒惰做法。它源于认知中的刻板印象,即关于一个类型中所有人、物或环境的简单化的或未加证实的概括。有标签化的人看问题非常片面和绝对,认为一个群体优等,则群体中每个成员都是优等的,而劣等群体中每个人都是劣等的;认为富人都是为富不仁的,官员都是仗势欺人的。标签化的局限性在于它是根据错误或不完全信息概括而成的一种对事物的解读方法。它是在缺乏足够证据的基础上根据某个人的群体身份而下的定论。

  标签化常常会产生认识的偏差。例如,将一个偶发的、当事人无意的行为,贴上富人身份与穷人身份的标签,就使一个平常的事件变成了一个显示社会分裂的标志性公共事件。标签化不仅不会使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反而成为网民宣泄情感的导火索,还会使人们的心理不满迅速地发酵。过多的标签化式的报道,在无形地强化阶层意识、分裂阶层关系、磨损社会和谐。究其根源,标签化式的思维方式,有其客观与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是,诸多社会问题确实存在,并有恶化的趋势。例如阶层分化由过去空洞、抽象的议论,变得日益清晰起来,阶层的轮廓浮现出来。随着物质资源的市场化分配,以隐蔽形式存在的阶层,逐步通过物质层面的差异显现出来。客观上产生了阶层的等级差异是不争的社会事实。部分官员将公共权力非公共使用,以权谋取金钱、美色、物质利益等也是事实。作为一个渺小的个体只能无助地看着这种现象一再发生而无法阻止。不管个体感到多么不公平,但社会仿佛像一架巨大的高速运转的机器,对旁边的人置之不理,继续高速运转着。因此,一旦产生贫富冲突、腐败等个案,人们愿意相信它是这些问题的代表,愿意借机宣泄。

  在主观方面,与人们的认识习惯有关。由于各种事物的影响因素极为复杂,使人们陷于纷繁复杂的细节而难以厘清决定事物本质的主要因素,于是人们常常采用类型化方式来解释世界。试图将所有发生的事件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系统中去认识,用自身已有的、习惯的分析框架去分析。将研究对象化繁为简,以便清晰地把握事物的特征。标签化就是这种分类方法的偏差,是一种错误而懒惰的概括。错误在于它把同一个特征归属于群体中的每一个人,而不管群体成员中的实际差异;懒惰在于不愿意花力气去认真分析,只是简单地将个别性的、特殊性的因素归为现有的普遍性的结论。

  社会需要批评者,他们能够不断地发现与诊断社会的弊病,能够不断地矫正社会前进的方向。但他们必须警惕随意地运用标签化式的批评,而应运用辩证的思维看待社会存在的某些弊病,透过假象看到真相,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透过消极看到积极。通过诊断具体的社会问题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我们批评的内容是消极的,但批评的态度应该是积极的。我们要以客观的立场和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消极的问题,即描述要客观,解释要合理,预测要准确,规范要科学。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mqws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4022883号

电话:0370-8550006  地址: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

邮箱:mqwsgw@163.com QQ: 83028366

[后台管理]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