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专栏
当前位置: > 时事发布台 > “三节”专栏 >

解读文化创意时代的“王公庄精神”(3)

发表日期:2010-10-27 点击

王春丽告诉记者:“现在不止春节忙,节假日忙,平常也一样忙。没办法,订单就是责任,就是诚信,接到了就要按时完成。”

王公庄人的精神积淀是不是还另有解释?中共民权县委宣传部长王书生这样以为:“王公庄人气质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积淀,同样是千百年来作为母亲河的黄河潜移默化给他们的一种黄河精神:百折不回,永不言弃,即便是屡遭困厄,也要从困境中看到曙光。”

或许正是这样,镶嵌在黄河故道“文化长廊”中的王公庄,历史上是黄河频繁泛滥成灾的区域。“大风起兮沙飞舞,一年四季都喝土。狂飙卷走茅屋顶,沙湮田垄禾苗枯。”这曾经是包括王公庄人在内的黄河故道人的哀叹。当年滔滔的黄河转头北徙,虽使故道百姓摆脱了决口泛滥的天灾,但它留下的却是风沙、盐碱、涝灾肆虐的恶劣环境。而近年来,他们依托政策,抢抓机遇,令这条“贫困带”焕发出勃勃生机。

2010年春节前夕,中央电视台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金越和策划人员等一行7人考察了民权县王公庄“画虎村”,挖掘虎文化,并有意邀请“民权虎”上春晚舞台。“看到农民画家画的虎,完全超越了我的想象。王公庄的画作题材不但丰富,而且艺术水平很高,他们有着各自的绘画方法和技巧,形式各样,风格独特,并且虎毛的质感看起来非常好,有一种大师级的风范。”金越说。

中国有句老话,叫“虎落平原被犬欺”,而商丘民权王公庄人却让“虎啸平原”的悖论成为真理。曾经的一群农民汉子,他们一度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卑微的身影曾经起伏在烈日下的田间地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他们粗糙的双手曾经扶过犁把,握过锄头。然而,在这个文化创意时代,他们却拿起了画笔,将“虎”引进平原,引进王公庄,将“虎”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率先实现一座村庄的崛起。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mqws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4022883号

电话:0370-8550006  地址: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

邮箱:mqwsgw@163.com QQ: 83028366

[后台管理]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