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
当前位置: > 时事发布台 > 时政新闻 >

公车制度改革在探索中前行

发表日期:2010-02-26 点击

    多年以来,“公车浪费”现象屡禁不止,一直为老百姓所诟病。2010年以来,各地继续试水公务用车改革。节省行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理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不过,公车改革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也需要实践的检验。

省钱何以“不叫好”

辽宁省辽阳市两个区、浙江省杭州市21个市职部门从20084月到20095月相继启动车改,据介绍,已为财政省下30%到40%的“真金白银”。意外的是,车改受到的指责远远多于得到的褒扬,许多人对改革方案的合理性提出质疑甚至严厉批评。

质疑集中在“车贴”

据辽阳市弓长岭区体改办提供的数据,车改前,全区共有公车177台,私用、滥用问题普遍,公车支出占正常办公经费的70%。20084月车改后,公共服务车队只留9台公车用于防洪、抗旱等突发事件,其余车辆全部公开拍卖。改革当年综合节支320万元,节支率达30%。

按照辽阳市两区的车改方案,所有公务人员取消公车后,按月领取“交通包干费”,按级别不同,从百余元到6600元不等。领到车贴后,公务人员不但在本区、本市范围内自行解决出行,而且到周边8个地级市出差,也取消了报销交通费。

据杭州市车改办测算,市级机关一辆公车包括司机在内每年费用为10万元,全市一年公车开支为12亿元,而车改后财政支付仅需要60994万元,节约近50%。首批车改的21家市级机关,近两个月来公车费用下降32%左右,90%的车改单位和涉改人员表示满意。杭州市的“车贴”按月直接打入市民卡,可用于坐公交、打的、加油等,“专款专用”,不能取现。“车贴”根据公务员级别分300元到26009档。

不少人对车改表示肯定。然而,更多的人则对“车补”的数额感到震惊。有网民算出“这样的交通标准对局级干部来说相当于天天在跑长途”。一位网民发表的文章说,他虽然工作了20多年,但每月不吃不喝,依然比不上有的官员每月的车补,按照每月22个工作日,每天打车四次计算,支出也不会超过1000元。

据了解,198810月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曾发布《中央国家机关汽车配备标准的规定》和《中央国家机关汽车使用管理办法》,对公务员配车标准作出明文规定:正部级干部配专车,副部级干部不配专车但保证工作用车、上下班派车,司局级干部因工作需要可供车。

有网友在博客上评论说,如今市、区、县乃至乡镇机关用车情况早已超越规定,更不用说那些公车私用等现象。“车改”的合法性在于消除老百姓深恶痛绝的“公车腐败”,而不是让已有的腐败合法化。

“省钱”就是硬道理?

北京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教授认为,车改后节约下的真金白银,就是对车改成效的最好验证。

辽阳市弓长岭区在全国经济体制改革会议的发言材料上讲,车改之前,不但花在车轮上的财政钱数目巨大,而且苦乐不均,购车攀比、超标配置、维修请示应接不暇,修车讨债及车辆管理等事务令人焦头烂额。而车改后,从一把手到普通工作人员,大家都自行解决交通问题,交通费从政府支出中消失,车轮浪费可以彻底解决。

然而更多人认为,只要本质上是不合理的,就不会因为量的减少而改变其性质。车改不应是对车轮腐败的“节约”,而应是“连根拔”。

据了解,我国的公车数量和使用成本远远超过美国等西方国家,而且公务车使用中,公用、干部私用、司机私用的三个“三分之一”现象日益严重。有调查表明,有的省公务车成本达到市场成本的810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浙江大学教授指出,减去正常合理公车开支,本不应产生的那些巨额费用就应是“车改”消灭的对象,是应该还给纳税人的,但所谓的“车改”却将它打折后塞进了官员的腰包。

改革不能“打折”政府应“廉洁”又“廉价”

多年前很多地方就推行了车改,不少都中途夭折。有的城市不仅发放车贴,还将单位公车低价拍卖。观察人士指出,那样的车改,就是打着改革的旗号,对国有资产的又一次公开掠夺和瓜分。

《小康》杂志社社长舒富民说,公车撑起了庞大的行政成本,服务型政府的改革方向,就应通过不断裁剪、压缩这些成本,做到行政服务既“廉洁”,又“廉价”。车改不能停留在“改总比不改好”的层面,公众已经不能满足于改革“打折”现象,只有不折不扣将改革执行到位,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摘自《党建文汇》20102月第3)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mqws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4022883号

电话:0370-8550006  地址: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

邮箱:mqwsgw@163.com QQ: 83028366

[后台管理]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