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 > 时事发布台 > 理论研究 >

反腐倡廉的历史镜鉴(3)

发表日期:2016-08-02 点击

  本书中另外一部分篇章,呈现了大量明清官场的弊病,比如行政效率低下,官员唯上是从而欺下、唯利是从而瞒上,官场里满眼都是贪官、庸官、懒官、巧官。有奕劻这样的“交际花”,有曹振镛这样的官油子,还有陈演这样的闷葫芦。再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些典型不仅在明清有之,在历代官场中都不乏其人,确切地说是普遍存在于王朝末期的官场中。
  为什么这些官员会扎堆出现,因为就像书中说的,“权力天生具有蹂躏制度的欲望,责任感很容易被趋利的人性侵蚀”。到了王朝后期,一些良好制度运行不再顺畅,钻制度空子的成本越来越低。从皇帝到大小官吏,守成思想渐生,因无能而抱残守缺,因贪图私利而采取鸵鸟政策,这就产生了庸官、巧官,庞大的官僚体系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这样的政治环境,几个贪官就可以加剧腐败,何况巧用权力寻租的空间越来越大,越来越顺,这样的示范效应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容易积重难返。官员的功夫都用在哄好上级,巧瞒上级,因为各级官员的权力均来自上级。书中说,“当官位爵禄都成为大肆买卖对象时,官场会呈现塌陷式反应”。如果上司能保守官位永固也可以,问题是,即使是皇帝,如果把权力仅仅作为满足一己私利的工具,那他也不能保证合法性永固,何况是一个政权中的官位。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mqws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4022883号

电话:0370-8550006  地址: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

邮箱:mqwsgw@163.com QQ: 83028366

[后台管理]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