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回眸
当前位置: > 网上党校 > 党史回眸 >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的待遇

发表日期:2016-03-21 点击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的待遇
  抗战时期,大批知识分子奔赴延安。到抗战后期,在延安的知识分子总共4万余人。延安吸引他们的,当然不是物质生活。但作为东道主,边区对知识分子的尊重,最终却要落实到两个方面,一是要让他们有事可干,二是要有相当的物质待遇。
  关于有事可干。知识分子大多被安排在延安先后创办的30余所专门院校工作或学习,有的则在机关和一些专业部门工作。此外,他们还成立了各种各样的社团和学会,诸如自然科学研究会、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农业学会,等等。文化艺术方面的团体、剧社、俱乐部、协会和自办刊物,就搞得更为热闹了。
  关于物质待遇。虽然物资匮乏,生活异常艰苦,但延安对精神劳动的尊重,绝不是停留在口头的赞美,而是通过有差别的供给制,外加专门针对知识分子的稿酬制,给予切实照顾。
  著名学者何干之是1937年8月全面抗战爆发后第一批到达延安的大知识分子之一。他的待遇是“每月20元津贴费,还派给他一名警卫员”。音乐家冼星海1938年11月到延安,起初生活不习惯,曾负气地对人说:“保证我吃鸡,否则一行旋律也写不出。”但他很快就习惯了延安的生活,在1940年3月21日给友人的长信中,他提到当时受到优待,每月津贴15元。1940年1月,印度尼西亚籍华人医生毕道文来到延安,组织给他的生活待遇是,每月大米20斤、肉10斤、白糖2斤、津贴费20元。另外,还为他配勤务员1名、翻译1名、马l匹。
  1940年10月,国民党政府停发八路军军饷,并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陷入极度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为规范和确保知识分子的待遇,中央书记处颁布《文化技术干部待遇条例》,把文化技术干部分为三类。甲类技术干部,每月津贴15元至30元,伙食以小厨房为原则,窑洞一人独住,衣服每年特制棉、单衣各一套,其妻儿因故不能参加工作或学习者,其生活待遇与本人相同。同时期,八路军卫生部各类技术员,按其学历经历工作成绩而增加补贴,其中规定,医药卫生技术干部也分甲、乙、丙三类。甲类医生凡在国内外医科专校毕业富有3年实际工作经验者,每月津贴60元至80元,护士凡专门护校毕业者每月20至40元,司药以上者一律吃小灶,甲类医生其家属与本人待遇相同。
  那么,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津贴又是多少呢?每月10元,比文化技术干部中护校毕业的护士最低档收入还要低10元。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对知识分子的特殊照顾,出发点当然是为争取更多的知识分子投入到中国革命事业当中来,但它还说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就已奠定的优良传统;在经济收入和物质待遇上,我们党从来反对自己的干部去攀比其他高收入者;知识分子投身到为人民和民族的大事业中去,并作出贡献,就会得到理所当然的尊重。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mqws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4022883号

电话:0370-8550006  地址: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

邮箱:mqwsgw@163.com QQ: 83028366

[后台管理]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