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参考
当前位置: > 网上党校 > 党课参考 >

不能做一厢情愿的国际都市梦

发表日期:2011-07-25 点击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内一些城市纷纷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口号。早在2006年,就有相关部门披露,国内竟有183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约占全国667个城市总数的27%,这意味着每4个城市中就有一个把建设目标定为“国际化大都市”。这里边有人们熟悉的大城市,还有一些是刚刚地改市或升格为地级市的年轻城市。 

  在南京,“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口号正在被百姓热议。

  “早上出门一趟,在地铁里听到新闻播音员熟悉的腔调:‘利用青奥会的契机加快发展,把南京建成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一下子感慨得很。”网友“桃花石上书生”在日志中说,“我们南京,为什么不能做一个宜居的中等规模城市,一个安静闲适的旧都,一个有南京特色的南京呢?”

  就在雄心勃勃地宣布要实现“国际化”的同时,南京因地铁二号线建设迁移了一批梧桐树,因管养不到位导致部分死亡,市民不断追问,移栽走的古树到底在哪里?美丽的梧桐树应该唤醒多少历史记忆与感悟?

  去年,同样是省会城市的西安也对外宣称,计划用10年时间初步把西安建成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市文明办、市社科院为此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市民人文素养培育对策研究》,对市民素质提出了基本标准,要求到2015年,一半市民能认500个繁体汉字和会说900句英语。当时,很多人对此进行质疑:难道学会这些就真的成了“国际化大都市”的居民?

  相比南京和西安,一些中小城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口号显然更不切实际。山东半岛有一座县级市,前些年在市政府所在地的镇上建起一个10多万平方米的大广场。这样的“国际化大手笔”,除了“好大喜功”和“劳民伤财”之外,很难用更准确的表述进行评价。 

  一位网友感慨:“那些空架子和纸糊的道具,都是展示给人家看的,没有信心的人最喜欢给自己贴金。”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王通讯指出,对照国际标准,中国真正可以称得上“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可能一个也没有,中国城市的国际化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事实上,即使在发达国家,如美国,称得上“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也只有那么三五个,如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在其他发达国家,国际化大都市屈指可数,也就是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日本东京等几个。

  社会管理学者、《天大的小事》一书作者王力对记者说:“成为国际化都市不在于自己的标榜。”

  正在南方某地演讲的王力被安排入住当地一家五星级宾馆。“装修豪华得让我惊讶,床头柜前居然还放了一本《圣经》。”王力说,“但就是这本《圣经》显得不够国际化。据说国外有的饭店某些房间里放了《圣经》,说明这个房间出过事儿,比如有人病故之类,如果客人介意可以提出换房间。但在这个追求所谓国际化的地方,不求甚解,把《圣经》当成了洋气的装饰。”

  “我们的城市先别奢谈国际化,先把文明城市的底线划清楚再说。”在王力看来——

  一个国际化城市,行人对红绿灯要坚决服从。

  一个国际化城市,公共卫生间里面应该有手纸。

  一个国际化城市,汽车应该主动停在斑马线前面让行人先通过。

  一个国际化城市,校车永远是一等特权车,校车行走时,不论多大人物的车也要避让;校车停下时,马路反方向的车也要停靠让孩子们先下车。

  一个国际化城市,居民住的楼房一定要有室内报警装置,不会在发生火灾时楼中还有居民不知道怎么回事。

  ……

  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官员将国际化大都市作为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不惜代价,大拆大建,热衷于修建所谓地标性建筑。他们不太明白,“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国际化大都市是依其历史传统、文化环境、地缘优势循序渐进,顺势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忽略了一点,真正的国际化其实是国民素质的提升。

  “衡量国际化程度的时候,我们要看看这座城市能否表现出文化亲和力,市民会不会和陌生人微笑,与其要求背英语单词,不如要求市民学会微笑。”王力说,“国际化在人均GDP的考核指标之外,国际化都市应该是一个包容的城市,既包容历史和现实,又包容中西方文化差异,还包容贫富之外的很多东西。不能只做一厢情愿的国际都市梦。”

                                         (摘自《求是理论网》)   (2)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mqws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4022883号

电话:0370-8550006  地址: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

邮箱:mqwsgw@163.com QQ: 83028366

[后台管理]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