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研究
当前位置: > 网上党校 > 党建研究 >

改进作风要有问题意识

发表日期:2015-05-06 点击

 改进作风要有问题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科学论断,表明作风问题具有长期性。因此,领导干部改进作风,要始终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对待问题的态度和认识问题的程度。从哲学意义上讲,是人们对问题的能动性、探索性和前瞻性反应。简言之,就是善于发现问题、敢于面对问题、勇于承认问题、长于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反映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体现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发展前进的。作风建设也不例外。对作风问题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缺乏敏感性和紧迫感,必然造成积习难改,越陷越深,最终踏上违纪违法的不归路。时下,一些人之所以问题意识不强甚至没有,关键在于缺乏使命意识、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根子在于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淡薄、党性修养不高。

  问题意识折射出一种使命忧患感。具有强烈的使命忧患感是一个政党和国家成熟的重要标志。从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倡导延安整风,提出“本领恐慌”、“两个务必”、“进京赶考”等命题;到和平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出问题,还是出在党内”、“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告诫;再到近年来提出“四大危险”、“四种考验”的警示,都说明我们党始终具有强烈的使命忧患感。长期以来,少数人总认为理想信念太空、使命太远,不如“权”和“钱”来得实在,于是崇尚实用哲学、追求及时行乐;热衷于烧香拜佛、求神算命,不信马列信鬼神;奉行“背靠大树好乘凉”,缔结关系、阿谀奉承;心为物役、名利至上,把共产党人担负的历史使命忘得干干净净。古语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干部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使命。没有问题意识和过硬作风,伟大使命就是“空中楼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看不到问题和症结所在,那危险就不远了”。实践证明,一名忧国、忧民、忧党的党员干部,必然是问题意识强烈、思想作风过硬的,也才能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问题意识折射出一种历史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体现在,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一名领导干部,如果心中没有党,就不会听党的话、跟党走,自然不会把党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来经营,也就不会用好的作风为党做贡献;心中没有民,就不会把群众当亲人,必然颠倒主仆关系,把自己当高高在上的主人,甚至为了政绩和升迁胡作非为;心中没有责,就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随大流、混日子,精神懈怠、荒废事业,不敢坚持真理、与不正之风作斗争;心中没有戒,就会天不怕地不怕,滥用权力、肆意妄为,成为伤害群众、侵蚀党的肌体的“蛀虫”。最可怕的是,有些人明知自身作风问题严重,却毫无恐慌之感、戒律之惧。历史责任感是对党和国家、民族、社会的一种认识、情感、信念和态度。一名党员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本身就意味着历史责任。今天的中国,我们党面对的“危险”和“考验”比任何时候都强,其核心问题就是党群干群关系问题,关键是领导干部作风问题。增强问题意识,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对应群众的呼声和疾苦改进作风。

  问题意识折射出一种党性修养。从历史上看,一个人的修养修为越高,问题意识就越强,自我约束也就越严。习近平总书记说,“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领导干部身居高位,手握公权力,要管住自己,靠的就是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是领导干部的“保护神”和“防火墙”,为改进作风发挥内因作用、激发内在动力。领导干部没有问题意识或者问题意识不强,必然导致党性修养不好,必然出现“致命伤”,就等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掘开了腐化堕落的缺口,被别有用心的人按住“命门之穴”,不知不觉成为“俘虏”。因此,领导干部要经常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党性修养越强,越能提高自我警觉、自我发现、自我纠正的能力,“治病于未发”,防患于未然。

  当然,改进作风,仅有问题意识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付诸行动,真抓真改、常抓长改、立行立改,方见成效。孔子有言,“吾日三省吾身”。领导干部也应常照镜子、正衣冠,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和“五个必须”要求,经常给自己的作风“把把脉”;要把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党纪国法这些“利剑”高悬当头,绷紧“敬畏”之弦、树立“严”的意识,时刻做到不碰底线、不踩红线、不触高压线。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mqws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4022883号

电话:0370-8550006  地址: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

邮箱:mqwsgw@163.com QQ: 83028366

[后台管理]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