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研究
当前位置: > 网上党校 > 党建研究 >

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建设理论

发表日期:2011-11-14 点击

    古人云:“观时变以养学术”,“世异则事异”,“事变则世变”。意思是说学术思想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马克思主义也只有跟上时代步伐,才能永葆青春和活力,永不僵化和停滞。

  随着国内外形势发展和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迫使人们必须回答一个非常现实而又特别严肃的问题: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必须指出:用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确已经不灵了。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放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全过程来考察才有可能对其本质和特征予以正确地把握和认识。

  无往不成今,鉴往而知今。马克思主义从创立到现在已经有150多年了。在此期间,世界上也产生了许多其他“主义”,可是一个个产生了,又一个个消亡了,如同走马灯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唯独马克思主义,经千险历万难,仍保持青春和活力,长盛不败,原因何在呢?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思想体系,是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集人类社会历史优秀文化成果之大成,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实现了巨大变革。但马克思从来不把自己的思想禁锢起来,看成是“至矣,尽矣,不可复加矣”的绝对真理。马克思主义在创立之初就公开宣布:“我们不主张树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我们不想用教条主义地预料未来”。

  ——马克思主义既是革命的理论,也是建设的理论。早在2000年初,我在《深圳特区报》发表文章指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必须包括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一是革命的理论;二是建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就其原本含义来讲,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所处的时代是19世纪的中叶,这正是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时期,因为那时还没有任何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在马、恩全部著作中还找不到一处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建设”的字句。这也难怪,因为那时的历史进程还未提供任何一点可以值得这方面研究的实际资料。据考证,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建设”这个概念的是布哈林。布哈林是在十月革命后,结合当时俄国的实际,指出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革命的代数学”,也是“建设的代数学”。所以我们今天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发展为不仅是革命的理论而且也是建设的理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轨迹。对我们来讲,今天我们主要看重的应当是建设的理论。目前在我国考察任何问题都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建设理论,以创新的观点来看待和处理。这既是一个学风问题,实践问题,也是一个能否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能否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问题。建国后,我们一个重要的理论和路线错误,就是不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建设理论来搞社会主义建设,而用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理论来搞社会主义建设,用当年“打仗”那一套来搞社会主义建设,那就错了。

  众所周知,“暴力革命论”是与“消灭私有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国建国之初所搞的“一化三改”,消灭私有制,就是在“暴力革命论”思想指导下进行的。

  在文革时期,竟然把马克思主义概括成一句话“造反有理”,并作为鼓动性的口号公诸于天下,影响极为恶劣。

  前些时候,在厚厚的一本《万言书》中写道:我们反对的是“改革开放”。我们要的是“革命”,要的是“造反”,要的是“再来一次文化大革命”,甚至狂言,要为“四人帮”平反。这些人自称为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论者”。

  ——如何看待作为马克思主义基石的劳动价值理论?2001年我在中央党校办的《理论视野》和《中国改革报》、《深圳特区报》等报刊上先后发表文章指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所以研究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资本和剩余价值理论,其目的和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根本不同,他不是为了为资本主义唱赞歌和为社会创造财富,而主要是为了揭示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与人的关系,即资产阶级如何利用资本来剥削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关系,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不可克服的矛盾,主要是阶级矛盾,以此来唤醒、武装、鼓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拿起批判的武器起来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剥夺剥夺者,埋葬资本主义制度。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当时的劳动价值论及其资本和剩余价值理论完全是用来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因而毫不夸张地说,它的原本意义纯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无可讳言,这种理论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是和资本主义与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对着干的,有极其鲜明的阶级立场。从实践上看,极大地鼓舞世界上一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们寻求解放的斗志,对以后100多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所展开的红红火火的工人运动,为工人阶级争权夺利,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但也要看到,正因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革命的理论,为了快速地推进革命的进程,所以在如何看待当时的资本主义问题上,激情多于理性,批判的多,肯定的少,看问题在有些问题上不够客观。比方说在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虽然在资本主义比较典型的英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事实上还未达到成熟或很成熟的程度(真正成熟的资本主义是二战后的美、英等国),更谈不上“丧钟已经敲响了”。正因为他过高地估计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成熟程度,夸大了当时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过早地宣布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了”,宣判资本主义“死刑”,从而导致当时对无产阶级革命时机判断的失误。结果,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已经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

  到目前为止,在当时已经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还没有见到一个国家“丧钟已经敲响了”,并被判处“死刑”。

  必须进一步指出,革命的理论和建设的理论在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上都是有很大不同的。革命的理论必须用革命的方法去研究,以期达到革命的目的。革命和建设是有联系但又是很不相同的事业,各有不同的逻辑和规律。从总体上看革命是破旧,建设是创新,创新需要更多的知识、智慧和勇气,因而后者要比前者复杂得多、艰难得多。如今,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人民已经掌握政权的情况下进行的,与马克思时代不论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都大不相同,其目的在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地看待马克思主义,而不能照搬马克思的革命理论,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建设理论来建设社会主义。所谓以往那种“抓革命,促生产”的说法或做法是绝对错误的。

  ——必须在现实生活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劳动价值理论。如果照搬,按照传统的革命的劳动价值理论,科技是不能创造价值的,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和必要大力去发展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就不能成立。如果我们不是健忘,在我国建国后较长时期存在的轻视和排斥知识和知识分子的现象,甚至有“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危言,其思想根源和理论根源可能即在此。再比方说,按照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只有物质生产领域的生产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而资本家的组织和管理劳动,只是资本剥削功能的延伸,资本家都是不劳而获的剥削者,都是榨取工人阶级血汗的“吸血鬼”,资本主义企业和企业主即资本家就应当被消灭,资产阶级就应当被打倒、推翻,商品经济也就不能让它存在和发展等等。如果我们真的照此办理,其后果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还应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私人企业以及其他
非公有经济得到很快、很大的发展,当今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个问题必须正面地回答:一是私营企业主是否都是不参加劳动的剥削者?二是私人企业主的全部收入是否都是对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榨取即纯剥削收入?按照原本意义上的革命的劳动价值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剩余价值的观点,问题是十分清楚的,私人企业主就是资本家,资本家不劳而获,其全部收入都是对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剥削,无产阶级革命就是要剥夺剥夺者,消灭私有制和资产阶级。果真如此,那么,我们30多年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的一切成果,必将全部付诸东流。我们的实际情况是怎样呢?据我所知,中国的私人企业主几乎没有一个是完全脱离生产过程的,几乎没有一个是不参加企业经营管理的。如果不怀偏见,不教条主义地看待私人企业,稍微公正和客观点看问题,应当承认他们既是私有者,是资本家,但也是劳动者。作为资本家只要他们不搞违法经营活动,只要他们的行为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生产力发展,都是为社会所認可,并为法律所允许的,均应鼓励他们更快地发展,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作为劳动者,他们的劳动我认为主要由三个部分所组成:一个是创业劳动;二是经营管理劳动;三是科技开发劳动。以上三种劳动不仅是创造财富和价值的生产劳动,而且大都属于脑力劳动,智力劳动,即复杂劳动,都应得到较高的回报。当然在他们的收入中,也有一部分是来自资本收入,这种收入按其性质是剥削,但这种剥削应当说是有理、有利的,是合情、合法的,不应歧视,更不能剥夺。应按照要素分配的理论和原则,进行合理地分配。由于他们在经营中还要承担风险,理所当然地还要得到风险收入。也应承认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些投资者,如股票持有者,在场内外炒卖股票,或游离于股市运行之外的一些董事和董事长,还有单纯的债权人等,他们是不创造财富和价值的。为了使劳动价值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还必须密切关注自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以来,由于科技的发展,作为人类的生产劳动,已经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其中主要有:一是价值创造已由体力劳动为主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二是科技劳动对价值的创造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是精神劳动生产的精神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使用;四是管理劳动在经济生活中已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等,而且所有这些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如果抹杀这些特点,不利用这些特点为社会主义服务,仍固守传统的观点不放,自以为一贯正确,必将为时代所不允许。

  ——端正资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作用的认识。“资本”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进一步端正对资本本质的认识。人们通常把资本看成“怪物”,如洪水猛兽,十恶不赦。其实资本是个好东西,如果在人类历史上没有资本的出现及其功能的发挥,也许不会有当今社会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历史上看,当货币由商品交换的中介变成自行增殖的资本时,货币才真正闪烁出令人炫目的光芒。它仿佛是一个万能的火种,点燃到哪里,哪里就放光发热,焕发出生机活力。用诗人的话说:只要有了资本,沙漠可披上绿装,孤岛会变成乐园,深山将出现闹市,荒滩也能喷发出石油。问题是:资本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魔力呢?首先是因为资本是能够自行增殖的价值。资本是生产要素,是创造价值的至关重要的要素和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出资者或投资者的基本目的和要求,不是为了“游戏”,而是为了出资和投资后的回报,没有回报,谁还愿意投资和出资。当然,他们所追求的不是一般的回报,而是越多越好,多多益善。资本所有者的获利冲动和由此而产生的动力和压力机制、约束力,均源出于此。资本另一个本质特征是不断运动中的价值。大自然的美,如浩瀚的银河,茫茫大海,海市蜃楼,高山青松,蓝天白云,纵横江河湖海等,即便它们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也照样能散发出美的光华。而资本则不同,静止等于它的衰败、颓废和死亡。运动,确切地说,无休止的运动是资本的最本质的表现。资本天生嫌贫爱富,并为之而奋斗不息。因此,资本才成为生产要素中最富有生命力的要素。资本的第三个特征是资本扩张。资本扩张除从外部注入资本外,就是资本的自我积累,即剩余价值资本化。从再生产过程来看,剩余价值资本化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资本的积聚和裂变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资本由小变大,由少变多,就像滚雪球一样,使资本越滚越大,资本的生殖力越来越旺,资本的征服力越来越强。这一切都体现资本的魔力无边。

  在现实生活中,不遗余力的强化资本运作。我们通常把为人所驾驭了的资本称之为资本运作。资本运作就是资本所有者或经营者将资本投入生产和流通领域之后,遵循资本运行规律,使之充分发挥资本的功能,创造新的财富,并从中带来更多新的价值。从我国社会实践来看,可以肯定假如资本的这种正面效应早在40多年前被我们所认识和利用,完全可以避免当时因“三面红旗”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在领导人中大量出现过的自认为是“交学费”的种种失误;假如资本的这种正面效应能为我们早点所接受,也许不致于到目前为止还有大量的国有资产仍以静态的或凝固的方式存放着;假如资本的这种正面效应为我们所接受,也许不致于在上市公司中长时期存过不准国有股、法人股上市这种不近情理的规定。应当看到大量的国有资产不能实现有效的运营及在运营中增殖也是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表现。

  ——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不竭灵魂。我在多篇文章中一再强调,看待和处理任何事情和问题,单靠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或死背马克思主义原理不仅无济于事,而且危害极大。例如,即使在《共产党宣言》这本伟大著作中,也存在有矛盾的地方,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最活跃的革命因素,并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所有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生存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胎胞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另一方面,又抛开了物质条件的决定作用,过分强调阶级斗争,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用阶级斗争来推翻资本主义,消灭私有制。正因为如此,在世界范围内,也造成了不少悲剧。因此,对待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是独立思考,独立思考也不是背离马克思主义,而是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如不创新和发展,就不是真正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创新和发展。

  今后,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仍然必须立足于大胆创新,力戒墨守成规和陈词滥调。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mqws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4022883号

电话:0370-8550006  地址: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

邮箱:mqwsgw@163.com QQ: 83028366

[后台管理]

seo